《香港生死書》:唔識死 唔執生 一定死

文:石頭 | 2021-08-27

由「未知生焉知死的DR. A」、「想生BB的B小姐」、「死頂不執生的C總裁」、「送死App之Death Panda」、「前世係口罩的7E字」…….到「德福花園保安W 的死亡遊戲」、「打七七四十九針的X、Y燒衣」,以至「眷戀塵世塔羅牌會長Z」。

進念.二十面體最新推出的劇場作品《香港生死書》(HK A Theatre of Life & Death),以A至Z26個英文字母編排26幕有關香港人與動物的生死故事。一看故事的題目,就知道是貼地兼貼身的玩味之作,以輕鬆手法引發觀眾的興趣去探討和思考人生大課題。

創作緣起

《香港生死書》由胡恩威擔任導演、編劇及設計。「想觀眾從劇中接收到甚麼? 這問題交由觀眾自己找答案好了。《香港生死書》 好似《東宮西宮》一樣,可能最多人記得的是富娛樂性、搞笑的演出或歌曲; 而有興趣思考人生哲理的,關心社會政策的觀眾也會找到值得深思的引子。」

進念在今年四月有大型製作《心經即是巴哈》,事隔才四個月又有新作。胡恩威接受藝術當下專訪時表示,香港人口高齡化,每年的死亡人數己超出新生嬰兒數目,單身人口增加,他們年老時由誰來照顧……,生與死是他一直關心和經常思考的課題。

觸發他寫《香港生死書》這劇的,是過去幾個月擦過他身邊而「離開」的人。

著名文化藝術評論家周凡夫七月辭世。「周凡夫先生也有看《心經即是巴哈》和寫評論(1); 我和他在劇場還傾談了一會。周先生的導讀式評論引導大家欣賞和詮闡藝術創作,在香港不可多得。我和他不算相熟,但這樣一位前輩,不吸煙卻患上肺癌,離開了。」在胡恩威眼中,一些朋友移民「離開」也令他想到死亡。

26個生死故事 滲入佛家生死觀

胡恩威想到香港人受根深蒂固的物質主義和消費文化影響,普遍人覺得死亡是遙遠的事,關注死亡並不會帶來即時回報,於是「到死至算」。人人都要面對死亡,他認為香港社會需要有多一點的思考: 「生為何來,死往何處去? 」,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如何接受死亡。他說佛教的生死觀比其他宗教更完整,和重視死亡。所以佛理是這齣劇的主軸。

佛家說「照見五蘊皆空」觀念,只要色、受、想、行、識五個構成人的元素缺少一項,生命即不存在。五蘊不離於「緣起法則」,依著時空的因緣不斷變化、組合。因此,生命現象是虛而不實,暫時而非永恆的。明白人生無常,對未來生有了定見和規劃,透過修行去從生死苦中解脫出來,就能夠坦然面對死亡。

《香港生死書》的宣傳簡介文字直說: 「在香港這個對死避而不談的舞台,我們都要在台上謝幕。舞台就在這,今天有誰上台獻醜?」胡恩威相信在舞台、劇場講述生死,會比看電視、電影或視頻更有衝擊力和真實感。曾經意興闌珊,想過把進念解散的他直言,劇以載道,講人生哲理和佛理的智慧,讓他重新發現劇場「生存」的意義。

《香港生死書》由26個人和動物的生死故事拼湊而成,由A至Z編排,故事都是他的個人觀察、感悟或針砭時弊——收到新生命降臨的喜訊,突然傳來親友離世的消息,問米與死去的人溝通,成胎多久才算是生命?在家中離世和在醫院離世有何不同? ………胡恩威說段落式的編排正是人生寫照,我們的經歷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片段。加入了動物,因為很多人是從飼養竉物而接觸生與死的課題,佛教所講的輪迴也牽涉動物。

故事表面輕鬆過癮,實質挾帶嚴肅的政府倡導訊息。在創作這劇的過程中,胡恩威和創作團隊做了不少資料搜集和研究。

他說香港有關死亡的法例和政策都沒有與時並進,也欠缺創意。「禁止民眾在家擺放先人骨灰的法例有近百年歷史,既然土地不夠,何不變一下? 」他提到在日本有人創出節省空間的地下骨灰龕,先人的家屬可以租用像卡拉OK的房間,在房裡按掣即有機械臂把先人的骨灰運到,供親人進行祭祀儀式。

新生 創新

為求表達新生的概念,胡恩威在劇本、表演方式和視覺影像等各方面著墨。

一是演員,胡恩威今次特意起用多位二十多三十歲的新晉演員,其中五位是首次踏上舞台。他們用話劇、唱歌、Rap等形式演繹故事。

大家見到《香港生死書》宣傳海報上演員濕身示人的劇照,是美術指導文念中的創作意念,由又一山人攝影,希望予人一種新生命到臨世上的初嫰清新感覺。

胡導演亦將Art Tech融入今次的表演之中,結合動態追蹤技術 (Motion Capture) 捕捉現場表演者的形體動作,再重疊不同的錄像和相片,例如又一山人以生死觀為題材拍攝的照片。

音樂部分則由進念.二十面體的藝術總監陳浩峰及于逸堯負責。胡恩威和陳浩峰更為此劇寫了主題曲,歌詞如三字經,講生講死。

新晉演員分享心得
Q1 參與進念這次演出的過程是怎樣的?
Q2 你將會演甚麼角色?
Q3 參與這次演出對你的生死觀有甚麼影響嗎?
Q4 導演特別為一眾演員安排了正念工作坊,你從中有何體會?

蘇雋祁(Jensen)

1.踏上進念舞台劇台板,有一段奇緣——我早前觀賞《心經即是巴哈》後接受了進念的錄影訪問分享心得,沒想到因而得到進念創作團隊青睞,邀請我演出,由進念的觀眾轉換身份,變成演員。
2.我本身任職外科醫生,導演因應我的背景和專業知識而編排我在劇中演醫生、「O 咀教授 吹口琴」中的教授、還有問米師等多個角色。
3.一向有修習一行禪師提倡的正念。平日在醫院工作,經常接觸到死亡,我看到很多人對死亡都沒有準備,當死亡走近時感到恐懼和失惜。也有一些高齡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面對的痛苦源於不願let go。去年參加過《全民造星》,然後上堂學演戲的Jensen說很感恩有機會參與《香港生死書》這齣劇,因為生死教育是他一直想推動的事,而戲劇又是他熱愛的,希望這是一個開始。
4.在工作坊上學習的動禪,與自己平時坐禪靜觀有不一樣的發現。No pain 都可以gains,有pain又不必然有gain,more gain 不代表得到更多。以前演出太用力,現在加入正念去演,感覺可以發揮得更好更自然。

林宣妤(Serene)

國際中華小姐出身、曾參與電影拍攝和模特兒工作

1.我的經理人透過朋友認識進念的團隊,剛巧他們在物色演員而獲選中。好開心首次演舞台劇便有機會與胡恩威這位有深度的導演和團隊合作。
2.我會在故事之間穿插,唱歌和吟詩,導演在綵排前給她好玩的功課—–將《Flying to the Moon》的歌詞改為與生死有關。
3.我本身信佛,也看了導演給我們大量有關生與死題材的文章和資料。面對死亡是要放下和活在當下,像簡單如吃東西的時候,專注享受當下一刻的喜悅。這次演出亦引發我去想如果自己死了,有甚麼留給最愛的家人,所以近來我多了和家人拍照,把有意義的時刻記錄下來。
4.正念工作坊很有用,我學到掃描身體,若感覺到某部分繃緊就去放鬆它,心情緊張時亦可以用深呼吸和按著自己的手指,讓自己放鬆而專注。現在自己也有在家練習。

《香港生死書》(HK A THEATRE OF LIFE & DEATH)
場次:
9月4日(六)、7日(二) 、11日 (六) 8:15pm
9月5日 (日) 5pm
9月10日 (五) 3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320, $200, $100|$282, $176, $88*
購票:
https://www.popticket.hk/event/hk-theatre-of-life-and-death
Artmate: https://bit.ly/3if43ba
參考資料:
(1) 進念藝術社會科技打造新劇場 五齣不同製作音樂成為強骨架 (周凡夫) http://www.sonpou.net/0101/Ar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