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尊崇佛教的日本長屋王

文:葉德平 圖:網上圖片 | 2020-07-24

早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內地,令內地醫療物資一度供不應求。據內地傳媒報道,當時日本各地義捐物資,而有趣的地方是,物流包裝上題寫了一些漢語詩句,例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裳」[1]、「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2]。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摘自日本國長屋王的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今天,就讓筆者乘興跟大家談談遠在東瀛的長屋王的故事。

尊崇佛教的長屋王

長屋王生於飛鳥時代[3]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年。案:《懷風藻》指他生於天武天皇五年,即676年。),卒於奈良時代[4]神龜六年(729年),橫跨日本兩大時代。他是天武天皇之孫、高市皇子的長子,母親乃天智天皇之女御名部皇女,是嫡流皇冑。

飛鳥時代是日本佛教的「萌芽時期」,而奈良時代則繼承了這種護佛政策,皇家亟力推崇佛教。在聖德太子的主導下,日本佛教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時期,官民都著力創建寺院、宣講佛經、著述論疏,佛教頓時成為日本「國教」。在這種氛圍下,長屋王也成為虔誠的佛教徒。今日有關長屋王的古代漢籍記載極少,只有宋代贊寧法師等撰的《宋高僧傳》有間接記載;而現代的《全唐詩》亦因收錄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詩,而紀錄了長屋王的簡單生平事蹟。

〈繡袈裟衣緣〉

根據《大正新脩大藏經》載《宋高僧傳》之〈唐揚州大雲寺鑒真傳〉記:「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德,復於衣緣繡偈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默許行焉。所言長屋者則相國也」。這是鑑真和尚的本傳,關於長屋王的記載,《宋高僧傳》則只有短短幾行字的記述,而其中包括了這首偈詩。這首偈詩後也收錄至《全唐詩》卷七三二,並獲冠以〈繡袈裟衣緣〉詩明。其詩題之側,有一個「案」曰:「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於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顯然,這是依據《宋高僧傳》改寫而成。

〈繡袈裟衣緣〉是一首文字淺白的偈詩,大意是:我們處身於不同的國度,一方在日本,一方在中土。雖然看到的山嶽、河川都不同,但頭上還是頂著同一片天空。今天,我把千件袈裟寄到中土,為的就是希望能與中土的諸僧結上佛緣。相信,就算不用我的解釋,諸位讀者都能明白這首直白如話的詩歌。

本來,長屋王如此美意,加上其一國之相的身份,理應得到中土僧尼的積極回應,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到底是甚麼原因呢?

長屋王是重要「外護」

長屋王篤信佛教,擅長詩詞,加之其皇冑貴親之身份(案:長屋王曾官至「正二位・左大臣」之高職),他絕對是有充夠的熱情與能力,製造「千袈裟」送贈中華。這種既有勢有財,又篤信佛教者,就是山門所謂的「外護」。「外護」是指僧侶以外的在家居士。印光大師曾指出佛法要順利流通,必須內、外護相濟。「內護」是「真修實踐之僧」,持守戒律,「篤修淨業」,使到自己及信眾受益;而「外護」的主要是「不惜資財,廣種福田,普令同人發起信心」。(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護教》)

「內護」是宗門可以掌握的事,但「外護」則不是,所以宗派領導,乃至寺廟住持,都必須要想法子保持與朝野世俗的關係。長屋王如此身份,自然是護持日本佛法的重要「外護」,作為有志弘教宣道的僧尼,也自然不會抗拒長屋王結納之美意。可是,縱有如此美意,也是重要外護,但中土僧尼反應冷淡。

鑑真和尚挺身而出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長屋王派遣了榮睿、普照兩位僧人隨同「遣唐使」來到中土唐朝。二人甫上岸,即來到揚州大明寺,把長屋王的禮物與詩句呈上,誠邀寺中高僧親往日本國傳法授戒,弘揚佛法。可是,大明寺諸僧卻默默無語,竟然無一個人能應承。試想想揚州是當時南方重鎮,而大明寺更是淮南地區的宗教活動中心,受戒持法者無數,居然無一人敢應承。原來是因為礙於當時航海技術的不成熟,日本與中土的航道並不安全,要來往兩地,需要冒很大風險,所以沒有僧尼夠膽答允。

當大家都啞口無言之際,突然,一個和尚站了出來,說了九個字「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表示為了弘法大業,個人性命根本無足掛齒,一口就答應了長屋王的請求。

故事至此,其實還沒有完,筆者下一期就跟大家說說鑑真和尚堅忍不拔的弘法事蹟。

後記:《懷風藻》錄長屋王詩

上文提及長屋王雅好文藝,多有詩詞之作。其實除了那首〈繡袈裟衣緣〉外,日本現存最古老漢詩選集《懷風藻》收錄了長屋王三首漢詩。今謹輯錄於下:

五言元日宴應詔

年光泛仙籞 月色照上春 玄圃梅已放 紫庭桃欲新

柳絲入歌曲 蘭香染舞巾 於焉三元節 共悅望雲仁

五言於寶宅宴新羅客 一首 【賦得煙字】

高旻開遠照 遙嶺靄浮煙 有愛金蘭賞 無疲風月筵

桂山餘景下 菊浦落霞鮮 莫謂滄波隔 長為壯思延

五言初春於作寶樓置酒

景麗金谷室 年開積草春 松煙雙吐翠 櫻柳分含新

嶺高闇雲路 魚驚亂藻濱 激泉移舞袖 流聲韵松筠

這三首漢語詞藻華麗,可是略嫌過於堆砌,類近宮體詩。不過,這正正切合了長屋王貴冑大臣的身份,富有一種貴族的氣派。在此,我也補充一下長屋王的結局:長屋王一生都沒有來過中土唐朝,而在729年,長屋王因為奸人構陷,與妻子一同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


[1]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 王昌齡《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3] 飛鳥時代:崇峻天皇五年(592年)至和銅三年(710年),一共一百一十八年。

[4] 奈良時代:和銅三年(710年)至延暦十三年(794年),一共八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