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淨法師,下南洋比鄭和早了七百多年。他是海上絲綢之路先驅,更填補了東南亞古代史上七百年的斷層⋯⋯ 文化 Views: 33Date: 2022-8-10「造業由於無知,有業便須輪迴;有知即可無業,無業便免輪迴。」
為何要啟建法會道場?「楞嚴壇」的前世今生原來是這樣的⋯⋯志蓮淨苑水陸法會後記 文化 Views: 80Date: 2022-8-3香港志蓮淨苑每年十二月下旬均會舉行「水陸普度大齋法會」,簡稱「水陸法會」。法會分「內壇」和「外壇」。「外壇」有「淨土壇」、「法華壇」、「諸經壇」、「楞嚴壇」等,與會者在各「壇場」內諷誦各部經典。
佛教藝術為何有療癒身心之效?它為我們,開發內在的覺性,提供一條自覺覺他的道路⋯⋯ 文化 Views: 66Date: 2022-7-27佛教藝術是人類實踐宗教信仰的一種體現。論藝術的起源,不外乎內在精神與外在連結的實踐活動,無論是藝術欣賞或創作,都牽引著人類身心運作的脈動,不僅能影響情緒,對身體同樣會起到作用。
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有關戒律古書《三籍合觀》 文化 Views: 78Date: 2022-7-20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觀音寺有一本佛教的戒律古書《三籍合觀》,是觀成法師十多年前在日本找到,尋覓過程非常不可思議。很多人不甚了解《三籍合觀》的資料,末學在此略為介紹。
十多年前,觀成法師有這樣一個念頭:「我要去日本尋找一本被遺忘了的佛教戒律古籍!」就是這樣展開了東京尋書之旅⋯⋯ 文化 Views: 113Date: 2022-7-13上期刊出有關《三籍合觀》一文後,收到很多朋友查詢,觀成法師是怎樣找到這本古書?文中說尋覓過程不可思議,希望公諸同好讓大家分享。
凝望千年造像,佛教藝術與心的對話 文化 Views: 145Date: 2022-7-6藝術性與宗教性是佛教藝術內在共通的特質,古人造像目的,並非為了裝飾或個人賞玩,而是含藏更深層的文化、思想與宗教信仰——教義與實踐。
馬來西亞祇園修心院 為老弱病僧服務 文化 Views: 137Date: 2022-6-29佛陀曾為世人宣說拔苦之妙法:「貧窮者,教以大施;病瘦者,給與醫藥;無護者,為作護;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樂。」這是「人間佛教」之根基。
游走唐蕃古道,尋找1400年前的文成公主足跡 文化 Views: 125Date: 2022-6-22我在學生讀書年代沉緬於大唐帝國璀璨輝煌的各方面成就,遂主攻隋唐史。轉輾之間在某間佛教機構工作,我又迷上藏傳佛教。
檳城極樂寺開辦醫院 追溯中國與南洋佛緣 文化 Views: 160Date: 2022-6-15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將於12月22日舉行開山一百三十周年暨慈善醫院開幕典禮,極樂寺慈善醫院已於今年7月中投入服務,為一家擁有50張病床的非盈利專科醫院,也是馬來西亞佛教界開設的第一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