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家在堆疊這些布料時,喚醒公眾對於廢棄紡織品及世界事物「可持續性」的反省

文:林國才 圖:拾方藝廊 | 2019-03-20

梅里德 (Derick Melander) 是一位深具特色的紐約藝術家。他的形塑作品常以幾何圖形顯現。最近,香港藝術愛好者有機會在灣仔星街小區親睹他的作品。

在 Pacific Place Three 門外,大家可見到一叠以循環再用布料堆起成方柱形的展示品,這就是梅里德今次在香港展覽的作品。觀賞者近看的話,會發現一層一層布堆起來所展現的横向紋理,也會感受到當中的顏色變化。

梅里德說,他希望藉這作品喚醒公眾對於廢棄紡織品和布匹等物資的關注,從而產生一種對世界事物「可持續性」的反省。

香港的展覽地點星街小區,是一個夾雜了新舊建築的地方。特別值得欣賞的是保留了不少舊樓宇和舊店舖。這是經過了一番努力和策劃才能做到的。展覽選點在這裏,相信是有意配合持續性發展這個概念。

藝術家梅里德在紐約出生。他在 Elizabeth Seton College 學習電台和電影製作,1985年畢業。其後到了費城,成為一位藝術家的助手,也參加樂隊演出。梅里德後來再進入紐約市視覺藝術學校(The School of Visual Arts, NYC),並於1994年畢業。

畢業以後,梅里德最為人熟知的創作,是把二手舊布為材料,摺疊和堆起成為幾何形的藝術展示品。 這些作品以不同形式出現,有高柱體和牆形體等。由於重量相當,一般在數百磅到兩噸之間,因此給人十分厚重的感覺,並且在室外展示時,常能吸引街上途人的眼光。

過去梅里德曾在美國、法國、比利時、荷蘭、俄羅斯等地展出他的作品。今次他把作品帶到香港展示,讓這邊的藝術愛好者耳目一新。

梅里德自己說過,他的大型作品能夠與環境互動。布料的褪色、縐紋和磨蝕的過程,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實的一部分。把這個過程展現出來,可以讓我們對於外間世界有一層新的體會。

當藝術家堆疊這些布料時,他銳意把布料壓緊、編排顏色和顯現紋理,製造一種視覺上的和諧。

星街小區的室外展品現在以玻璃保護。這是可以理解的。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這層玻璃,應該給欣賞者更加深刻的感受吧?

本展覽由 Swire Properties Arts Month 2019主辦

主辦者配合 Art Basel 2019 Hong Kong有以下活動:
Spectrum at Art Basel Hong Kong (Swire Properties VIP Lounge)
The Art Basel Dialogue Series (Swire Properties VIP Lounge)
詳情請查詢相關網頁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Not readable? Change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