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告訴我們: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文:王冰 | 2020-04-09

花婆婆的故事

個子小小的花婆婆住在海邊的一間小房子裏,房子的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花。花婆婆回憶過往,小時候大家都叫她艾莉絲,她和爺爺住在一個一開門便可以看到碼頭和大船的房子裏,爺爺是個藝術家,開一間賣雕刻品和畫的小店。小艾莉絲常常聽爺爺講一些在很遠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 她希望自己長大以後,和爺爺一樣,能去很遠的地方旅行。當變老了,也像爺爺一樣住在海邊。爺爺告訴艾莉絲,除了這兩件事,還要記得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那時候,小艾莉絲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做甚麽事,能夠讓這世界變得更美麗。長大以後,她離開了家鄉,去到一個離海很遠的城市,她在那裏的圖書館工作,也看了很多書,人們稱她盧小姐。後來,盧小姐開始做第一件事,她動身前往各地旅行,她去過熱帶島嶼,爬過高大雪山,也穿越熱帶叢林,走進無邊沙漠……。每經過一個地方,她都認識了那裏的風土人情,也結交了一些難忘的好朋友。直到有一次,盧小姐從駱駝上摔下來,背部受了傷,不能再做長途旅行了。她決定做第二件事,在海邊找了一個小房子住下來。在新房子前面,盧小姐開闢了一座花園,她灑下很多花的種子。這時盧小姐想起爺爺囑咐她的第三件事。她覺得這個世界已經很美麗了,還要做甚麽來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呢?

盧小姐在花園中灑下的魯冰花種子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有些種子隨風飄到遠處的山頂,山頂上也開滿美麗的魯冰花。盧小姐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來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她決定要灑下更多的種子。於是,盧小姐的口袋裏裝滿魯冰花種子,她走到哪裏,便將種子播撒在那裏。漸漸地,原野、山坡、空地甚至石牆上開滿了魯冰花。從此,人們叫她「花婆婆」。

當花婆婆變得非常老了,她還是會不停地種花,也會在家中溫暖的客廳裏,為小孩子們講說一些發生在很遠地方的故事,她告訴孩子們,要記得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Hilda Edwards (Hamlin) (Class of 1912) on her 96th Birthday (圖:Smith College Archives)
Hilda Edwards (Hamlin) (Class of 1912) on her 96th Birthday (圖:Smith College Archives)

繪本之外的真實故事

繪本《花婆婆》(Miss Rumphius)中的人物原型是生活在上一個世紀的希達•愛德華絲 (Hilda Edwards)。1904年,15歲的希達自英國布里斯托爾(Bristol)第一次前往美國緬因州看望在史密斯學院任教的叔父。1912年,她畢業於史密斯學院。1916年,26歲的希達與塔爾伯特•哈姆林(Talbot Faulkner Hamlin, 1889-1956)結為夫婦。值得一提的是,塔爾伯特•哈姆林是美國著名建築師,亦是一位建築史学家、作家和學者,早期在紐約的建築公司擔任合伙人期間,他參與的眾多建築項目位於美國和亞洲,對於中國亦不陌生,他在北京、南京及杭州的建築項目中還包括有北京大學的建築項目(1919-1922)。其後他任職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及圖書館員,曾出版過八本著作,並以Benjamin Henry Latrobe 一書獲得1956年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for Biography)。

年輕的希達因此得以跟隨丈夫前往世界各地旅行。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1],1926年,她離開了在巴黎的丈夫,回到美國緬因州常住生活。在那之後,她從英格蘭家鄉帶來喜愛的魯冰花種子,不僅在自家的花園中栽種,平日外出時也會將種子放在口袋裡,邊走邊在路邊撒種子。希達默默地做這件事當時除了她的一些朋友,並沒有很多人知道。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魯冰花小姐(Lupine Lady)。

正是由於希達的引進與播種,緬因州後來以盛產藍紫色魯冰花而聞名。

Barbara Cooney(網上圖片)
Barbara Cooney(網上圖片)

芭芭拉.庫尼,文字與圖畫的呈現

繪本《花婆婆》中,圖文作者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1917-2000)以平實又親切的敘述方式呈現出花婆婆一生的故事。讀者仔細閱讀,會在文圖細節中找到很多「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的方法。

當盧小姐在圖書館工作時,芭芭拉這樣描寫她的工作細節:「(她)每天清理書上的灰塵,把書本排列整齊,並且幫助大家找到他們想看的書。」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為他人提供服務與幫助,是否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當盧小姐來到一座熱帶小島上,她遇到熱情好客的漁村村長百瑞加,百瑞加邀請她到家中坐客,「百瑞加拿出一顆綠色的椰子,請她喝椰子汁。她離開時,百瑞加送給她一個漂亮的珍珠貝,上面刻著一隻天堂鳥和一行字:『我永遠記得你。』她感動的說:『我也會永遠記得你。』」

不分種族與膚色,盡地主之誼,善待他人。熱情好客的百瑞加是否為盧小姐的人生旅程帶來美好與溫暖的記憶?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溫情是否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芭芭拉的畫風同樣寫實細膩,注重細節描繪,《花婆婆》中人物的衣飾裝束、房屋建築、家具布置等諸多細節均忠實於時代特征。描繪山川海洋的圖畫色彩淡雅柔和,充滿生機,每一幅都是美麗的風景畫。

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1917-2000)是上世紀美國最著名的繪本大師,在她逾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創作過一百多本圖畫書。其中她擔任插畫的兩本書《Chanticleer and the Fox》(公雞與狐狸)、《Ox Cart Man》(駕牛篷車的人)分別於1959和1980年獲得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的凱迪克獎。 《花婆婆》亦獲得美國圖畫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等諸多獎項。

值得注意的是,芭芭拉與花婆婆的原型希達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同樣畢業於史密斯學院,年輕時熱愛環游世界,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她定居在緬因州一處靠海的小鎮,直至離世。她十分喜愛緬因州盛開遍野的魯冰花。在繪本末頁,芭芭拉畫了一棵小小的魯冰花幼苗,在旁邊以小字書寫 “With thanks to Hilda”, 以此向歷史上真正的魯冰花小姐希達致敬與致謝。

在繪本《花婆婆》的創作中,芭芭拉與希達的人生經歷交映重疊,這個故事同樣是她的個人寫照。她一生創作了無數動人的繪本,為孩子們開啟一個美麗的世界。

魯冰花引生的生態問題

《花婆婆》英文初版於1982年,至今已經有38年。其中花婆婆播撒的魯冰花卻在近年的生態議題上引發關注。在生態學者的眼中,魯冰花並非是「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代言人。

魯冰花(Lupinus)在植物學上稱為羽扇豆,屬豆科中蝶形花亞科。原產於北美西部,後來陸續傳入各地。農業學者證明魯冰花可以與小麥和玉米輪種,改善種植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魯冰花在亞洲分布不多,日本較早引入魯冰花作為伴生植物,後來亦傳入台灣山地,在種植高山雲霧茶時,茶農在茶樹附近種植魯冰花,因其根系具有固氮作用,枝葉凋零後也是很好的肥料。魯冰花也因具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特質被稱為「母親花」。

不過,近年有生態學家指出,由於魯冰花的生命力頑強,具有強烈的侵略、排他與繁衍特質,在生態體系相對脆弱的地區,大範圍種植魯冰花容易取代原生植物,改變當地的動植物結構,可能造成巨大的隱患。在許多國家,魯冰花因此登上「入侵植物」的黑名單。[2]

無論是生活在一百年前的希達,還是四十年前創作故事的芭芭拉,都未能在入侵植物知識遠遠不如今天普及的時代裡預見魯冰花的複雜與多重性。其實,無人能夠預見到一個繪本故事在幾十年後會引生出新的議題。這本身便值得探討,深具意義。當家長或閱讀者在與孩子共讀這本書時,可以將故事本身與故事引發的生態問題講出來,與孩子一起做討論,當認識到魯冰花或任何一種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態危害,今時今日的我們會進行科學播種或養殖,以維護生態的平衡與發展。

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你一定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兒時的小艾莉絲聽到了爺爺的囑咐,在成長的過程中她沒有忘記對爺爺的承諾。終於有一天,她兌現了這個承諾。

甚麼樣的事會令世界變得更美麗?在繪本的圖畫中,作者以訴諸於形象的花的美麗將這個信念傳遞給年幼的讀者。而在文字中,則暗示出對他人、對世界有益的事都會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其中傳遞出的普世價值觀,令這本書歷久彌新,在繪本世界中永遠佔有一席之地。

回到故事的開頭,小艾莉絲坐在爺爺膝上,聽爺爺講故事。在畫面上,爺爺對著她一個人說,「你一定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在故事的結尾處,年邁的花婆婆對著一群孩子們講故事,她告訴孩子們,「你一定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從一個人開始,將這個想法傳遞下去,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做。繪本中前後呼應,寓意深長。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如果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這個世界會好嗎?答案在我們心中,也在我們的行動中。

You and me,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